要處理數位聲音,

當然要先粗略知道各種專有名詞,

本單元將說明『取樣頻率』、『位元深度』、『位元頻率』以及『各種數位聲音檔案格式』。

 

1.取樣頻率(Sampling Rate):

聲音原本是連續的波動型式,為了要將之記錄為數位的訊號,我們每隔一段時間,就按照聲音當時的波形加以取樣一次,然後將之記錄。這樣,一段時間內取樣的次數就叫做取樣頻率。

取樣頻率越低時,數位訊號與原來的類比誤差較大,其聲音失真的情形也較嚴重。

slide0011_image038
取樣頻率越高時,數位訊號與原來的類比誤差較小,其聲音失真的情形較緩和。

slide0011_image040

以CD品質而言,其取樣頻率為44.1kHz,亦即在一秒鐘內取樣44100次。
以下為常見聲音的取樣頻率:(每秒鐘取樣的次數)   語音: 8kHz(每秒鐘取樣 8,000 次)   CD:44.1kHz(每秒鐘取樣 44,100 次)   DVD Audio:96kHz或192kHz(每秒鐘取樣 96,000次及192,000次)

 

2.位元深度(Bit depth):

取樣出來的聲音要用多長的位元來即以記錄。記錄人的語音,每一筆語音資料大概只要使用8位元來記錄,就會有2的8次方 = 256種聲音高低強弱的變化。但是,想要記錄CD裡音樂的變化,必須使用16位元來記錄聲音,才會產生65536種不同的變化。而更高階的DVD Audio,其記錄每一筆聲音的位元深度是24位元,擁有1600萬種的聲音變化,可以說非常的豐富了。

註:Windows 支援的聲音格式 WAV 檔的位元深度為16位元。

 

 

3.位元頻率(Bit Rate):

每秒鐘傳送位元的速率。位元頻率越高,代表每秒鐘所能傳送的數位聲音資料越大,代表其聲音品質越好越細膩。

以下為常見聲音的位元頻率:(每秒鐘傳送的資料量)    人聲:4kbit/s    電話:8kbit/s    AM:32kbit/s    FM:96kbit/s    MP3:8kbit/s 到 320kbit/s,最常用的是128kbit/s    APE:500kbit/s    CD和WAV檔:1,411kbit/s。

 

 

4.聲道數(channel):

CD的立體聲(stereo)是 2 聲道,DVD Audio有 2 聲道和 5.1 聲道,聲道數越多,所需的資料量越大、聲音越立體、越有臨場感。

 

 

5.數位聲音檔案格式:

CDA:音樂CD上,每一首樂曲都是記錄在一個音軌上。如果用檔案總管去看,每一個音軌就是.CDA的檔案。

WAV:這是Windows內建支援的聲音檔案,是沒有經過壓縮的聲音檔案,音質與原始CD上的音質相同,所佔用的檔案空間很大。

MP3:MP3採用破壞性壓縮技術,把人類耳朵不易分辨的聲音訊號捨棄掉。因此,可以把原始的數位聲音訊號壓縮到很小。大約可將聲音訊號壓縮成WAV檔的1/10。

OGG:類似MP3破壞性壓縮的聲音檔案格式。由於 OGG 採用比 MP3 更先進的聲音技術,在相同的位元頻率下(Bit Rate),其聲音品質較 MP3 佳。

AAC:AAC是一種非破壞性的聲音壓縮技術,其壓縮比例比MP3還要高,製作出來的檔案更小。目前許多PC上的軟體已經可以播放AAC檔案已經很多,而許多手機也能播放AAC檔案。

MIDI:MIDI並不是真正的聲音檔案,MIDI 檔案內容記錄的是:樂器種類、音調的高低與強弱程度、節拍時間的長短、音量的大小等資料。電腦的音效處理晶片讀取資料後,從音效晶片中的樂器資料庫中播放出聲音,聲音聽起來並不真實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